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官网

上海政协委员当外卖骑手,送完第一单就哭了:他的眼泪戳痛了每一个打工人

更新时间:2022-04-19人气:

来源:今日热点



你能想象上海市政协委员,在上海封控的街头,披着众包骑手的外衣,风里来雨里去,奔波了半个多月吗?


他叫邵楠。


因为上海疫情,3月31日,带着对“买药难”的切身体会,身为政协委员的邵楠注册成为了一位骑手,并且只接买药单。


邵楠的第一单,是迎着大风,在夜色中开始的。



因为是菜鸟,他从取药开始就有些手忙脚乱。


没骑多久,又接到顾客的催促电话。


担心是别人的“救命药”,邵楠就拼命地往目的地赶。


可地方实在太偏,他又不熟悉路线,费劲周折才找到正确的门牌号。


等顾客确认收到,在电话里不住地向他表示感谢的时候,邵楠瞬间破防:


“那天晚上特别冷,风又大,我一下特别动感情,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。”


这里面有感动,也有唏嘘。


但是作为一名外卖骑手,邵楠的初体验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

在之后的工作中,邵楠经历了电动车没电,骑着共享单车跑了6公里,到家已经过了12点,差点因为疫情封控,流落街头;


也曾因为导航没有及时更新,为了送一个5元钱的单子,多绕了半个小时的冤枉路。


在和其他骑手的交谈中,邵楠也见到了太多人被误解,被谩骂。


那些艰辛和委屈,让他深受触动。



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


“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,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。”



邵楠的故事,让我想起了去年刷屏的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。


在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经历后,他累倒在马路牙子边,一声长叹:


“真的太不容易了,我觉得很委屈。我今天跑了那么长时间,就挣这么点钱,离我的100块钱的目标差那么多。”



从接单取餐的第一刻开始,他就不得不跑起来。


送餐的时候,电动车夹在机动车之间寸步难行。


24分钟的送餐时间,他足足迟到了20分钟。


一单6.6元的收入,他跑了将近1个小时。



之前他疑惑:“为什么平台给小哥派那么多单?”


最后才知道:“我们小哥要有收益的话,必须要抢那么多单。”


后来,王林再次转战网约车。


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年轻的网约车司机小杨。


为了减轻司机工作强度,网约车平台有规定,计费时长满4小时,强制休息20分钟。


可小杨却“不想休息,只想挣钱”。


“想多挣几个钱,最起码一天得十三、四个小时,不跑这么长时间挣不着钱。”



高强度的工作,对于他们来说习以为常。


出门在外,长期久坐,司机师傅们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。


但是,小杨说他没有医保,即使有途径去交也不想交。


不是他没有考虑到意外和风险,而是有家要养,有梦想要去实现。


这些东西太贵,而挣钱太难太难。



最后,王林问小杨:


“这座城市会成为你第二个家吗?”


小杨没有犹豫:“不会。”


这是他为之奋斗的城啊,可离开是他最终的归宿。



都说人生百态,但你看这些打工人,有什么不同?


每个人,背负着自己的痛苦与希望,在黑暗中沉默着赶路。


唯一能说的,可能只剩《北京折叠》结尾的那句:


“看看时间,又该去上班了。”



还记得今年开年,那两张让无数人红了眼眶的流调图吗?



1月1日。


浙江宁波。


一个31岁的男人确诊了。


他是一名制衣厂的工人。


日常单调得可怕。


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,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3个小时,持续了整整10天。


唯一请假的那天,是去医院看肝病。


得了肝病,又感染新冠,想想都觉得心酸。


有网友说,这下男人终于可以休息了。


但是他真的甘心停下吗?


男人的工资是按计件算的,每天早出晚归,两点一线地往返,不敢请假,也不敢生病。


同事说,他平时就很能吃苦,一心全扑在了工作上。


我们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拼命,但是无论是家用,还是看病,无一不是一张张血盆大口,吞噬着31岁这个年纪。


另外一张来自北京市朝阳区。



一个44岁的中年男人,独自住在城中村。


从早晨、下午到深夜、凌晨,流调全是工作工作再工作。


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扛沙袋,扛水泥。


一袋沙子60斤,一袋水泥100斤。


一袋1块钱,上三楼3块钱,上四楼4块钱。


看似简单的体力活,其实并不好干。


下雨不能干,上面来检查也不能干。


加上城市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货车禁行,他只能在深夜搬运。


好不容易能过年回家了,又不知道在哪儿被感染,最终被截停在归途的列车上。


后来我们又从新闻里看到这个44岁男人更心酸的故事。


儿子失联,警方后来告诉他孩子不幸遇难。


男人不相信,一边打工,一边四处寻找。


网友说要给他捐款,他说不要钱,只要一家团聚。



其实没有人过得容易对吗?


有人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去通勤;


有人在最恶劣的天气也必须出门工作;


有人就算拼尽全力,也可能无法拥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生。


越长大越明白:人间非净土,各有各的苦。


有人只是脚底有泥,有人半个身子都在泥土里。



比如他:


一个外卖小哥突发哮喘。


身上没带药,呼吸困难,状态很不好。


交警看到后,叫来120。


但是外卖小哥表现得非常抗拒:


“我求你了,我不用。”


警察不可能见死不救。


几番拒绝后,外卖小哥艰难地道出实情:


“我没钱。”


因为怕花钱,他宁可自己遭受病痛的折磨,也不愿意医治。


比如他:


男人在高速路上突然停车。


万分危险。


交警上前不停地催促他开走。


他却埋着头盯着手中的电脑,一边赶着报表,一边带着哭腔求饶:


“我这(网)站6点就上不了了,求求你了,求求你了,你罚我多点,我真的没时间了。”


为了完成工作,他竟然可以对自己的安危置之不理。


还有他们:


四个男人追着一辆汽车,一路狂奔。


他们顾不上尾气和扬尘,也不在意这是车水马龙的街头。


奋不顾身,只为求得雇主能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。


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那么轻松,没有那么仁慈,也没有那么公平。


对于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来说,大部分人活着的使命就是为了谋生。


更黑的夜晚,有人见过;更苦的日子,也有人在过。


成年人的世界,就是扛起了沉甸甸的担子,还有无数熨不平的褶皱。


你要问累不累,苦不苦,他们会说:


没有累不累,只有值不值。


正如一位农民工大哥的自白:


“我这辈子,没想过要活很久,把养我的人养老,把我养的人养大。至于自己,就交给时间吧。”



和大家分享一个在知乎上看到的故事@百灵说:


一家小餐馆,一群年轻人正在聚餐。


他们都是附近一家小公司的同事。


一个40多岁,风尘仆仆的中年人,忽然端着碗走了过来。


他弯着腰站在桌子旁,脸上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,用近乎祈求的声音说:


“年轻人,能不能借我一碗菜,我一会儿还回来。”


一个大男人,有手有脚,居然跑来借菜。


大家都很诧异。


不过看到他的餐桌上,只有一碗稀饭和两个馒头。


一个年轻人动了恻隐之心,将一盘炒时蔬递了过去。


可出人意料的是,中年男人有些得寸进尺,居然想要一盘牛肉。


年轻人虽然不满,到底还是满足了他的心愿。


本以为男人接过菜,会大快朵颐。


没想到他只是拿到餐桌前,摆拍了一下,就重新端了回来。


“对不起,对不起,给大家添麻烦了,我只是想让家里人知道我过得好。”


经过中年男人的一番解释,大家才知道,她的老婆得了卵巢癌,孩子又小。


打工挣得钱差不多都寄回家了。


为了老婆能安心养病,男人不得已才有了借菜之举。


几个年轻人恍然大悟,既感动又羞愧。


最后,他们把中年男人请过来同桌吃饭。


临别前,又悄悄凑了500块钱,偷偷塞进了他的衣兜。


你瞧,这个世界千疮百孔,可总有一些人,一些事,让你即便跌跌撞撞,也要一直往前走。


而那些小小的,不期而遇的善意和幸福,让无尽的奔波,也有了一丝温柔。


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:


“无论何人,无论何时,人们总要在乌云周围寻索着浪漫的微光活下去。”

免责声明:本站部份文章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我们的观点和立场。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